请输入关键字
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

龙初次下海——海洋生物圈开始复苏,以浅海类型为主

早三叠世  早三叠世海洋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来说非常恶劣,从而导致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的生物复苏十分缓慢。但是,在安徽巢湖、日本仙台、斯匹兹卑尔根等地均有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属种出现。其中,安徽巢湖发现层位最低的海生爬行动物,包括最原始的鱼龙型海生爬行动物柔腕短吻龙、小头刚体龙与原始的鳍龙类马家山龙。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确定层位的早三叠世海龙发现。

柔腕短吻龙的吻部较短(吻部较长被认为是对海生生活适应的特征),且前肢较大,具有柔软的腕部,可能既可以在浅海里生活,也可以短暂上陆,在陆地上生活。这个时期的鱼龙体型较小,仍为蜥蜴形,还未演化出背鳍和尾鳍,并且它们的四肢仍为“五指型”,四肢骨骼的骨干没有完全退化。经研究发现,巢湖龙是以全身摆动的“鳗行式”游动的。因此,早期鱼龙类游泳能力较差,结合化石的埋藏环境,它们生活于近岸浅海环境。代表性的属种有安徽巢湖动物群和湖北南漳远安动物群的巢湖龙([Chaohusaurus]),日本宫城的歌津鱼龙([Utatsusaurus]),以及发现于斯匹兹卑尔根的短尾鱼龙([Grippia])等。

马家山龙是迄今发现的层位最低的鳍龙类,此外,早三叠世的鳍龙类还有产自湖北远安的远安贵州龙,这是兴义胡氏贵州龙的近亲,均为生活于近岸的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