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混形黔鳄([Qianosuchus mixtus])名称的由来

双孔亚纲,主龙类,镶嵌踝龙类[1]。一种中型的爬行动物,超过3米长;牙齿同匕首般锋利;第2至第9截颈椎的神经棘宽,上部有五对小的真骨甲片。

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短暂游泳。

混形黔鳄的拉丁语学名是[Qianosuchus mixtus],其实这个名字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生物分类中的学名采用的是双名法,即一个物种名称的构成有两部分(两个名字,“双名”)构成。前一部分叫属名,后一部分叫种名,由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物种的名字。属名和种名是由发现者自己定义的,使用拉丁语。通常会依据发现的生物或化石的特征、发现地命名,也可以以人名命名以示铭记。混形黔鳄中,[Qianosuchus]是属名,“[Qian]”表示这件化石发现于贵州,而贵州的简称是“黔(qian)”,“[suchus]”是“鳄”的拉丁文名称。[mixtus]是种名,是拉丁语的“混合”之意。

为什么叫“混合”?原来混形黔鳄的解剖学特征体现出了两种生活习性的特征:陆生和水生。混形黔鳄的水生特征体现在尾部长,且侧向压扁。其尾椎上的神经棘(即椎体上高出来的部分)加长,使得其尾部在背腹向上显得十分宽扁。这种特征和现生的鳄鱼尾部很像。这表明,混形黔鳄可以游泳。

 

混形黔鳄的尾部(红色方框),侧向压扁且神经棘高(修改自Li et al., 2006);


但另一方面,混形黔鳄又表现出了很多陆生生活的特征。其骨盆位置的结构表明,这种生物是陆生行走的;其踝部的结构则指示这种生物可能采取后肢站立的姿势。

正是由于这种生物既显示了水生生活的特征,又显示了陆生生活的特征,具有两种生活习性的“混合”,因此将其命名为“混形黔鳄[Qianosuchus mixtus]”。

知识点[1]:主龙类和镶嵌踝龙类是两个抽象的概念,类似于我们提到的“动物”、“植物”这样的概念。主龙类的范围更大,包括鳄鱼、恐龙以及其他一些类似恐龙的爬行动物。镶嵌踝龙类的范围则小一些,仅包括鳄类和形似于鳄的爬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