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19 全国科普日·“首都科普”联合行动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在行动

2019年9月14日-9月15日,中秋节后第一个周末,为响应全国科普日、“首都科普”联合行动,推进地球科学普及,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举行了“地学科普日”行动。我馆以“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起源与演化”为题,开展了标本展示、科普讲座、VR互动等一系列活动,面向中小学生、社会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

9月14日,孙元林馆长早早就来到了博物馆,迎接来馆的第一批中小学生,孙老师为大家亲切介绍了新地学楼的背景墙——宇宙,背景墙上的每一块岩石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共同拼接形成了一个旋转的宇宙,代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宏观、广阔的研究领域和视野,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孙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北大地质博物馆的历史:在1909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创设之初,就基于各学科实习室标本,逐步充实,成立了北京大学地质陈列馆。它也是我国最早的高校地学专业博物馆,在我国地质古生物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馆之后,博物馆里有许多“宝贝”,比如来自贵州的贵州鱼龙、产自云南澄江代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证据的奇妙化石、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矿物等。孙老师和助管们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讲解,让大家了解了生命演化的故事、火山爆发的过程。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坐在地下展厅的报告厅中,在两亿多年前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围绕下听博物馆周老师讲《畅游在两亿年前的海洋》,从现代海洋中的鲸类讲到和鲸类有着相似“由陆向海”演化过程的海生爬行动物们;由化石的形成、发掘、修复、研究一步步讲解科研过程;从化石讲到它们曾经的生活场景,包括游动、捕食、生殖等。

之后,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在中央美院陈老师的带领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化石制作浮雕,同学们眼前似乎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化石,它们在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巧手之下有了新的生命。


参观者们还体验了《万龙离巢》VR互动短片,戴上头盔,人们仿佛真的置身于两亿多年前的海边,看到柔腕短吻龙走向海洋,巢湖龙在水中游弋嬉戏……

两天的活动结束,博物馆迎来了几百位参观者,15号的活动还在网易新闻进行了直播,希望我们的展品和讲解能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古生物学、地球科学的种子,让化石、岩石、矿物在他们的心底活起来,触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