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Nature(《自然》)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江大勇教授国际合作研究团队以“A basal ichthyosauriform with a short snout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ina”为题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报道了在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发现的一原始鱼龙新种,并命名为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 lenticarpus])。
图1 柔腕短吻龙复原图
柔腕短吻龙标本保存的总长为21.4cm,据此估计该标本体长约40cm,是目前发现成年个体最小的鱼龙。柔腕短吻龙仍保留有陆生双孔类爬行动物的特征,包括短吻及躯干(body trunk)。它的身体骨骼结构较沉重,有利于它到海底取食;但它的吻部很短且没有发现牙齿,很可能是唯一一种采取吸食方式取食的鱼龙。它的躯干较短,但前肢相对比较大,而且腕部能像海豹一样弯曲并支撑身体,很可能使它能在陆地上运动。因此,柔腕短吻龙可能营两栖生活。
柔腕短吻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鱼龙化石之一,通过分支谱系分析发现它在鱼龙演化谱系中处于基部的位置。柔腕短吻龙的发现支持了鱼龙类与湖北鳄类为姐妹群的观点。
图2 柔腕短吻龙([Cartorhynchus lenticarpus])解剖学特征
本次研究成果是自2005年12月National Geographic(《美国国家地理》)在“Sea Monsters”专辑中报道该团队的发现、2010年11月26日Science(《科学》)以“Excavation Yields Tantalizing Hints of Earliest Marine Reptiles”为题对该团队在安徽巢湖的科学发掘进行焦点新闻报道之后,该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中的又一个重要成果。
江大勇教授国际合作研究团队依托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在北京大学985工程项目支持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及面上项目、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等的资助下,自2008年起,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共同组织了对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地层中的海生脊椎动物化石进行大规模科学发掘和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