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鳍龙超目(Sauropterygia)内部的四种形态

鳍龙超目[1]为双孔亚纲的一个单系类群[2],其典型特征为:前额骨较大;上颞孔大于眼眶(肿肋龙中相反);颈肋有自由前突;锁骨与肩胛骨内表面接触;肱骨向后弯曲。鳍龙超目的成员看上去和蜥蜴很相像,目前的研究也认为它们与蜥蜴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鳍龙类广泛生存于古特提斯洋和泛大洋的两岸,包括今天的中国云贵地区、意大利、瑞士和美国西部。生存时间自三叠纪至白垩纪早期(约2.52亿年至1亿年前)。鳍龙超目可被分为四个大类,包括楯齿龙类、肿肋龙类、幻龙类和纯信龙类。

楯齿龙目(Placodontia)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平坦的牙齿”,用以表示这种生物的牙齿十分平坦厚重,而这也是楯齿龙最主要的特征。楯齿龙后来还演化出了像龟甲一样的甲片,用以保护自己。这类带背甲的楯齿龙又被称作豆齿龙([Cyamodus])。上图中的康氏雕甲龟龙就属于楯齿龙。

肿肋龙科(Pachypleurosauridae)的特征主要在于,眼眶前部区域比眼眶后部区域更长,眼眶比颞孔[3]更大。肿肋龙通常体型不大,不超过30 cm。形似小蜥蜴。游泳能力不强,生活在离岸较近、水深较浅的海域内。上图中的胡氏贵州龙就属于肿肋龙。

 

 

幻龙超科(Nothosauroidea)的成员和肿肋龙类似,但体型要比肿肋龙大很多,最大者可达3~4米。幻龙的牙齿多而粗壮,向前匍匐,表明这是一种凶猛的生物,以捕捉水中游动的鱼类为食。游泳能力比肿肋龙强,生活在浅海。上图中的杨氏幻龙和兴义欧龙都属于幻龙。

 

纯信龙超科(Pistosauroidea)是鳍龙超目中的重要类群,最广为所知也最为进步的成员包括长颈的蛇颈龙和拥有大型嘴部的上龙。纯信龙的特点是头骨平台上具有矢状嵴,牙齿尖细,齿列延伸至上颞孔前部的下侧。这些特征表明这是一类肉食性的生物。上图中的短吻王龙就属于纯信龙。晚期的纯信龙的四肢进一步特化呈鳍状,使得它们可以更有效地游泳,并游向远洋。


 

*知识点:

[1]“超目”、“亚纲”是分类学术语。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在1775年提出了一套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标准,总共分为7个级别,由高至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日常当中习惯称呼的动物、植物,相当于“动物界”、“植物界”的简称。又比如常说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门”的简称。随着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学者们发现,有一些动物并不能直接划入固定的7个类别之中,而是介于某些分类单元之间,因此出现了“超”、“亚”、“次”的形容词来表示这些分类单元。如“超目”即分类级别介于“纲”和“目”之间的一个分类级别。

[2]分支系统学术语,可通俗理解为由一个祖先诞生的所有后代。

[3]颞孔,附着咬合肌肉的位置。